海原縣夢駝鈴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的可視化看板。新華社發
海原縣與新疆一企業簽訂“海原司機”車輛1100輛貨運協議,歡送儀式上,貨車整裝待發。
數字平臺顯示馬云飛及其貨車車況。
在海原縣鄉鎮公路上,隨處可見大貨車駛過。
海原縣與新疆一企業簽訂“海原司機”車輛1100輛貨運協議。
馬云飛裝貨后出發前往武漢。
在中衛市海原縣,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手握方向盤,駕駛貨車穿梭于全國各地,甚至跨越國界,將貨物運送到哈薩克斯坦、英國、土耳其等國家。“海原司機”——一個響亮的勞務品牌,已成為海原縣推動就業增收、助力鄉村振興的“金名片”。
海原縣三成人從事交通物流相關行業 交通運輸行業占縣域經濟14%
2月25日,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的一個貨運站里,43歲的馬云飛正忙著裝貨。接單、裝貨、運貨、卸貨、完單,再接單……這是他多年來“雷打不動”的行程表,已經重復了無數遍。這時,他接到了正在上大學的女兒打來的視頻電話。女兒叮囑他“注意身體,不要再喝大瓶飲料了”,擔心這個習慣會讓他患上糖尿病。馬云飛笑著答應,心里滿是溫暖和牽掛。
馬云飛有兩個女兒,老大正在上大學。為了支撐小家,他常年奔波在路上。2月9日,他從海原縣的家里出發,開始了新一輪的貨運任務:先是將寧夏吳忠的牛奶運送到湖北武漢,接著將快遞送到福建泉州,然后又從泉州拉了一車辣椒運到烏魯木齊,最后再將低溫奶運回武漢。
盡管工作辛苦,但馬云飛從未抱怨。他一個月能賺一萬五六,足以支撐家庭開銷和女兒的學費?!爸灰胰诉^得好,我再累也值得?!泵看纬鲕嚕紩霞胰说恼掌?,空閑時拿出來看看,仿佛這樣就能減輕疲憊。
馬云飛的生活是海原縣2.6萬名貨運司機的縮影。他們常年奔波在路上,用辛勤的勞動撐起了無數家庭的希望。
新中國成立初期,海原縣群眾的出行方式主要依靠步行或畜力車。1978年以后,海原縣貨物運輸業發展進入快車道,三輪農運車、卡車逐漸成為主要貨運工具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作為海原縣發展支柱產業的貨運行業,直接占據了寧夏四分之一的交通貨物運輸業市場,貨車數量逐年攀升。如今,“大眾創業興運輸,上萬貨車跑全國”已是海原縣汽車運輸業的真實寫照。海原縣貨物運輸不僅在區內外勞務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,“海原司機”更成為全國響當當的勞務金字招牌。2021年10月,“海原司機”獲評第三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創新發展類勞務品牌。目前,海原縣現有普通道路貨物運輸企業97家,貨運汽車保有量9853輛,持有B2及以上貨運司機2.6萬名,運輸業帶動汽車服務及餐飲等行業從業人員2.1萬余人,2024年貨運營收達22.5億元,從事交通物流相關行業人員占全縣總人口的30%,交通運輸行業占縣域經濟的14%。
成立道路運輸協會和聯合工會 3000余名貨車司機有了“娘家”
馬杰是海原縣李旺鎮團結村村民,現任李旺鎮貨運司機黨支部委員,同時也是海原縣貨運行業聯合工會會員。
2002年,馬杰在海原縣學習并熟練掌握了B2車輛駕駛操作技術,2003年11月,開始了自己的第一趟運輸工作,從海原縣拉煤到靈武市,月收入600元;2024年6月22日,馬杰完成了一趟廣西到新疆霍爾果斯口岸的運輸,單程收入10000元。貨物運輸讓馬杰嘗到了甜頭,他帶領本村20余名老鄉積極學習駕駛技術,從事運輸工作致富增收。20多年來,馬杰的貨運足跡遍布寧夏、甘肅、內蒙古、新疆、安徽、山東、福建、廣西等地,從一名運輸“萌新”成長為了貨運行家,累計帶出8名徒弟、帶動身邊50余名群眾加入“海原司機”行列,為“海原司機”勞務品牌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。
然而,海原縣雖然是貨運大縣,過去司機們卻常常面臨“有車無貨”的困境,收入很不穩定。為了改變這一現狀,海原縣成立貨運行業綜合黨委,在18個鄉鎮設立貨運司機黨支部,服務286名流動黨員司機和2.5萬余名駕駛員。同時,道路運輸協會和聯合工會的成立,讓3000余名司機有了“娘家”。通過協調貨運企業與甘肅靖遠熱電廠、固原王洼煤礦等簽訂煤炭運輸合同195萬余噸,司機們的貨源問題得到有效解決,收入也穩步提升。
“從2020年開始,在海原縣人社部門的指導合作下,我們駕校積極開展‘海原司機’職業技能培訓活動,截至目前,已累計培訓1.3萬人。”海原縣久安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學校負責人說。海原縣深知,技能是就業的“敲門磚”。為此,縣里對取得B證及以上的脫貧勞動力及監測對象,給予每人4000元至6500元的補貼,累計發放補貼資金8500余萬元。此外,海原縣人社部門聯動農村商業銀行,為507戶創業者發放購車貸款3155萬元。
為保障司機權益,海原縣還出臺了《營運貨車交通事故風險救助辦法》,累計救助9人,發放救助金111萬元。2024年,縣里籌集125萬元,為2506名司機提供免費體檢等“暖心包”,讓司機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關懷。
數字物流平臺帶來發展新機遇 “海原司機”從國內駛向歐洲
“時代在改變,我們司機也體驗到了數字物流帶來的好處,這都要感謝縣里給司機建的物流園?!睏罘呛Th李俊鄉蔡祥村人,2023年自購貨車從事運輸行業。其間,他還帶領身邊的朋友加入運輸行業,成為“海原司機”勞務品牌的中堅力量。
楊帆所說的物流園是寧夏(海原)夢駝鈴數字經濟產業園區,該園區打造物流綜合管理平臺,以服務海原縣貨車司機為核心,通過數字物流和物流生態兩大業務板塊,簽約西北和全國各個地區優質貨運企業,建設物流生態打造“一站式”服務,高效匹配貨運信息,縮短貨車司機時間成本和精力,空載率降低了14%。海原縣人社部門還聯合交通運輸部門入駐寧夏(海原)夢駝鈴數字經濟產業園區,對平臺運營情況進行常態化監督,督促平臺合理確定服務費等標準,深入推進“司機之家”建設,全力改善貨車司機從業環境,積極開展貨運對接工作,為司機提供油氣補貼和免費的貨源信息,實現“重去重回”雙向運輸。夢駝鈴平臺數字物流板塊累計結算3.77億元,支付司機運費近3.52億元,組織海原籍貨車司機拉運貨物596.7萬噸。
如今,“海原司機”不僅活躍于國內,還通過霍爾果斯口岸、阿拉山口口岸走向哈薩克斯坦、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,甚至延伸至英國、土耳其等歐洲10余國。2024年春節期間,新疆一企業與海原縣簽訂1100輛貨車運輸協議,歡送儀式上,司機們滿懷信心踏上新征程。
“海原縣每年轉移就業9萬人以上,勞務創收占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近一半。通過抓培訓、強政策、建基地,海原縣培育出了李旺、七營等5個貨運大鄉鎮,成為寧夏貨運第一大縣。‘海原司機’不僅是一個勞務品牌,更是鄉村振興的新引擎?!焙Th就業創業和人才服務局局長周鵬說,海原縣將繼續以匠心樹品牌,以協作促就業,讓更多人在“車輪上的生活”中找到致富之路,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。(記者 段春 見習記者 楊月兒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海原縣融媒體中心提供)